holyland.ccreadbible.org

聖地簡單歷史年表

聖地歷史

聖地簡單歷史年表

(耶路撒冷)

上方註解:
電腦版會顯示圖組,圖片解說如右。平板與手機則不會顯示圖組。

電腦版圖片解說:
1. 耶路撒冷猶太區馬達巴(Madaba)聖喬治東正教教堂(St. George Church)內展示的耶路撒冷城馬賽克圖。
2. 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埃布斯托夫地圖(Ebstorf Map)
3. 拜占庭時期(Byzantian Period)的耶路撒冷地圖
4. 某一餐廳牆上的立體雕畫

年代

主要事件

史前時期

我們的先祖當時被稱為「加爾默羅山人」,他們穴居在加爾默羅的山腳下。(在洞穴中曾發現過一具還帶有箭頭骨骸!)約旦河地塹持續延伸至非洲,在該處形成Ulduvai峽谷。此一令人注意的史前景象,是由利奇家族(Leakey Family)所發現的。

(耶穌誕生前)

主前 約1750年

我們的信仰之父亞巴郎,成為客納罕地的第一位朝聖者,他與當時耶路撒冷城的國王和司祭的默基瑟德訂立相互保護的盟約(創十四18-20;參閱:希七)。

主前 約1250年

雅威(天主在燃燒的荊棘叢中啟示這聖名)揀選了梅瑟,命他引領以民離開為奴之地埃及,天主在西乃山與他們締結盟約,使他們成為天主的選民(出十九;伯前二)。

主前 約1200年

梅瑟在乃波山(Mt. Nebo)過世後,若蘇厄率領以民渡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首先來到耶里哥,且與全民更新了盟約(蘇二十四)。這中間約有150年之久,十二支派都聯合在一個寬鬆的聯盟之中,且由偶然產生的「民長」所領導。

乃波山(Mt. Nebo)上的梅瑟紀念碑
乃波山(Mt. Nebo)上象徵梅瑟豎立於Neghev沙漠的銅蛇雕像(brazen serpent),由義大利藝術家喬瓦尼·凡托尼(Giovanni Fantoni)製作。

主前 約1050年

以民被壓制的情形不斷上演:「那時,在以色列沒有君王,各人按他們以為對的方式行事。」(民七6;十八1;十九1;二一25)這顯示了他們正需要一個新型態的政府。以民歷史中的最後一位民長 - 撒慕爾隱忍著內心的不滿,勉強為撒烏耳傅了油,使他成為第一位「默西亞」(傅油,希伯來文為mashah)。

主前 約1000年

達味成了一位理想的默西亞(撒上十六),攻下客納罕人的耶路撒冷城,以此地作為自己的首都;並任命該城的司祭匝多克為自己的宮廷司祭;此外,達味還將約櫃迎入聖城,使之成為敬拜的核心。至於在耶路撒冷城建立雅威「住所」的任務,則留給了他的兒子撒羅滿。相反的,雅威卻應許他建立「達味的家室」(撒下五~七)。

大衛塔博物館(Tower of David)內關於達味時代耶路撒冷城的圖
大衛塔博物館(Tower of David)內由撒烏耳(Saul)到撒羅滿(Solomon)時代的耶路撒冷記述

主前 約950年

撒羅滿在摩黎雅山的周圍建築了城牆,直至達味城(亦被稱為耶路撒冷或熙雍)的北方,他將之填高,並在其上興建雅威的殿宇。在這殿宇之前,摩黎雅山的石尖(今日在the Dome of the Rock之內),成了全燔祭祭台的基石。撒羅滿死後,勒哈貝罕接替為王,但僅統轄了南方的猶大與本雅明二支派(南國)。北方的十個支派,在雅洛貝罕的領導下分裂了出來,形成了以色列國(北國),並以撒瑪黎雅為都(列上十二)。

現今的圓頂清真寺(the Dome of the Rock)
大衛塔博物館(Tower of David)內圓頂清真寺模型

主前 722-721年

當亞述攻佔以色列,並放逐十個支派之後,依七14的預言(厄瑪奴耳之歌)便實現了,興起了「消失的十個以色列支派」傳奇。

主前 701年

猶大國在默西亞 - 希則克亞王的管理之下,躲過與北國一樣的命運。這位國王在著名的水道與城牆的護衛下,抵禦亞述的侵略,保護耶京免於亞述王散乃黑黎布的毀滅。

主前 587年

猶大王與人民忽視耶肋米亞的警告,終於被巴比倫王打敗而充軍巴比倫,聖殿與聖城因此遭致毀滅。在充軍期間,雅威藉著厄則克耳與匿名先知 - 第二依撒意亞(依四十~五五)的宣講揭示自己的聖意(妥拉的原始意義)。

此時,由於聖殿已被摧毀,司祭們失去了禮儀上的功能,於是便回到了他們自己的原始召叫中:「他們只遵守祢的話,持守祢的盟約。」(申三三9)於是,在司祭們的文學表達中便產生了「聖經」。

主前 537年

波斯王居魯士打敗巴比倫之後,允許猶太人從充軍之地返鄉,且准允他們重建聖城和聖殿(依四五)。然而,有一群人並未返鄉,他們相信:作為天主選民的猶太人,重要的是專注在天主聖言的聆聽,而非在什麼地方上。事實上,這群人的忠信與祈禱產生了「Babylonian Talmud」,它仍是恪守律法的猶太人靈性生活上的明燈;而那群從充軍之地返回耶京的人們,則產生一本伴隨著聖言注釋的「Jerusalem Talmud」。

主前 330年

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希臘帝國取代了波斯,成為聖地的統治者。但他英年早逝,他的帝國隨即被將領們瓜分。統領埃及的卜托肋米,同時接管了聖地,直到主前200年左右,他在敘利亞被亞歷山大的後裔安提約古將軍打敗為止。

主前 167-164年

自稱「厄丕法乃」(Epiphanes即「神的顯現」)的敘利亞人安提約古四世,強制推行希臘化政策,在聖殿的至聖所中立起自己的肖像(加上一54:「可憎惡的邪物」),並以嚴刑峻罰要求人們向該肖像獻祭。司祭家族約阿黎布(加上2:1)中的瑪加伯成功地發起了一個為時三年半的革命,稍後甚至建立了阿斯摩乃王朝(Hasmoneans)。在重獻聖殿和重新點燃七檯燈的光輝下,他們的成功更顯得輝煌,藉以開始了「光明節」(Hanukkah)的慶祝(參考:加上、加下)。

耶路撒冷西牆(Western Wall)旁陳列的金色七燭臺
耶路撒冷國會山上的國會山七燭臺(The Knesset Menorah)

主前 68年

阿斯摩乃的內戰,給了由龐培(Pompey)所領軍的羅馬軍隊入侵的機會。直到公元1948年再度建國為止,猶太人自治的狀態持續不到百年(除了公元132-135年間,由Cochba之子Shimeon所發起的失敗起義之外)。

主前 39年

羅馬參議院指派大黑落德為猶太國王,此人是猶太人與依杜默亞人的混血兒,性情殘暴、毫無節制。為了使自己的地位合法化,他與阿斯摩乃王朝的最後一位宗室Mariamne結婚。然後,為避免其後代被視為阿斯摩乃人,而殺害他的妻子與由她所生的小孩。大黑落德是野心野心勃勃的建築狂熱份子,在耶路撒冷也為他的妻子建了一座紀念塔。

主前 5-4年

黑落德王殘酷統治的末期,天主子耶穌基督於白冷城,生於童貞女瑪利亞(基督徒往回推算耶穌的誕生年份是錯誤的)。

(耶穌誕生後)

公元 29年

耶穌 ─ 默西亞 ─ 在耶路撒冷城牆之外,一個髑髏形狀的山丘上,奉獻自己作為愛的犧牲(若十11-18)。祂死而復活,並被高舉到祂的天父那裡,在天父面前「永遠作我們的中保,為我們罪人不斷地獻祭祈禱」(復活期頌謝詞三)。隨著聖神降臨,教會因而誕生,繼續耶穌的工作(若二十21-22)。

公元 40-44年

大黑落德的孫子黑落德阿格黎帕感到羅馬軍隊可能會進攻耶路撒冷,迅速地撲滅熱忱派(Zealot)可能發動的暴動,因而建築第三道城牆,這座城牆也將「加爾瓦略」包圍在城內。

公元 66-70年

第一次猶太暴動反抗羅馬失敗,結果聖城和聖殿徹底被摧毀,而且是在撒羅滿聖殿於主前587年被毀的同一天(猶太曆【陰陽合曆】埃波月的第9天)。古老的傳說流傳:當時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團體逃到約旦河的對岸、加里肋亞湖東南方的Pella,而得以倖存。

公元 132-135年

由於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在耶路撒冷廢墟上建築一座外教城市Aelia Capitolina,引發了猶太人第二次反抗戰爭。在猶太領袖Shimeon bar Cochba領導下,猶太軍隊抵抗羅馬大軍三年之久,但最終還是失敗,而哈德良皇帝的計畫終於實現,建立羅馬行省並命名為敘利亞巴勒斯坦或巴勒斯坦。這個名字是來自於「培肋舍特人」(Philistines),也就是「海上的民族」,他們居住在沿海一帶的平原地區,時間大約在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來到此地的同時。

公元 325年

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建立羅馬帝國第二個首都,並稱之為君士坦丁堡。他使基督信仰成為帝國的宗教,當時帝國的東部地區政治上臣屬皇帝,教會上都屬於宗主教管轄,二者都以拜占庭為中心,因此被稱為拜占庭帝國和拜占庭教會。君士坦丁的母親海倫皇后在地方教會團體的協助下,確定了白冷和耶路撒冷等神聖地方,並以宏偉的教堂標示主耶穌誕生與復活的地方。

大衛塔博物館(Tower of David)內關於哈德良皇帝(Hadeian)的記述
拜占庭時代(Byzantine Period)的耶路撒冷城模型

公元 614年

波斯人入侵,摧毀了所有的教堂,唯獨存留了白冷耶穌誕生大殿,因為他們在聖堂正面牆上的馬賽克壁畫看見穿著波斯服飾的賢士們。

公元 638年

先知默汗默德逝世六年後,他的繼位人Caliph Omar進入耶路撒冷,終結聖地的拜占庭時代,此後的十三個世紀,除了其中不到一百年的十字軍王朝之外,整座聖城都在伊斯蘭教徒控制之下,他們稱此城為El Quds(The Holy),與麥加、麥地納共同成為伊斯蘭教的三大聖地。

公元 1009年

瘋狂的伊斯蘭王Hakim褻瀆神聖處所,摧毀教堂。六十年之後Seljuk Turks禁止一切人進入神聖處所。這些事件後來促發教宗Urban II於公元1095年發動十字軍東征。

公元 1187年

在七月四日Hattin海岬戰役中,Saladin徹底的擊潰十字軍,將他們完全逐出納匝肋、大博爾山以及耶路撒冷。十字軍還在Akko保留了一個根據地將近一個世紀。

公元 1219年

聖方濟到聖地朝聖,在Akko登岸;後來他留下一些同行的小兄弟為福音作證,並照顧朝聖者。方濟會聖地監護區因此而誕生。

公元 1517年

在Suleiman the Magnificent的領導下,土耳其Ottoman王朝開始統治聖地,直到公元1918年。他非常慷慨地裝飾了聖城,修建環繞全城的城牆,也就是今日所見的舊城城牆。

公元 1895年

維也納記者Theodore Herzl在巴黎採訪有關Dreyfus的審判案件,由於這個人主張惡毒的「反猶太主義」,同時在蘇俄發生大屠殺事件。這位記者最後結論說:除非猶太人有自己的國家,否則永遠沒有安全。他是「錫安主義」(Zionism)之父,這個運動推動為猶太民族建國,大批猶太人返鄉潮因此而開始。

公元 1919年

第一次大戰期間,土耳其加入的聯盟戰敗,勝利者解散了Ottoman王朝,戰勝國聯盟將巴勒斯坦的統治權交給英國。英國外交部Balfour公爵發佈宣言:「大英政府不反對猶太民族在家鄉巴勒斯坦成立祖國。」

公元 1948年

在聯合國投下贊成票之後,以色列國終於成立。所有臨近的阿拉伯國家都向這個猶太國家宣戰,巴勒斯坦的難民問題也因此而開始。

公元 1967年

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大勝,佔據耶路撒冷舊城區、(直到公元1948年一直被約旦擁有的)西岸地區、(原本屬於敘利亞的)哥蘭高地、和(埃及領土)西乃半島。全世界的國家都致力謀求這個地區的正義與和平。

讓我們持續為耶路撒冷祈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