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yland.ccreadbible.org

凱撒勒雅

其他地區

凱撒勒雅

凱撒勒雅國家公園從位於南邊的「羅馬劇場」延伸到北邊的「十字軍城市」。含括了拜占庭廣場,黑落德圓形劇場,海角宮廷,澡堂,街市網絡等更多的範圍。我們根據國家公園的簡介略加介紹:

海邊的凱撒勒雅(Caesarea)

1.劇場(The Theatre)

這是在以色列境內所發現的最古老的劇場。建於大黑落德時代,在其後又連續使用了數百年。建造的地點經過精挑細選,以符合當時所能接受的條件。它有兩個觀眾席,可容納4000名觀眾。貴賓席以仿大理石的灰泥裝飾的,且曾數度更新。舞台後方豎立三層樓高、裝飾華麗的牆,作為舞台背景之用。在拜占庭時期末,此劇場被改成一個城堡,但當阿拉伯人征服巴勒斯坦地區後,此劇場就被廢棄了。

位於凱撒勒雅國家公園(Caesarea Maritime)南邊的羅馬劇場(The Theatre)
劇場現在仍作為表演的場地,可容納4000人。

2.海角宮廷(Promontory Palace)

在劇場之西,伸入海中的地區,是已被挖掘出來、令人印象深刻的宮廷遺址,在其西邊有一水池。此宮廷可回溯到羅馬及拜占庭時代。考古學家相信此水池曾一度為此城市的魚市場。

位於凱撒勒雅國家公園(Caesarea Maritime)西南邊的海角宮廷(Promontory Palace)
海角宮廷西邊有一水池,考古學家相信此水池曾一度為此城市的魚市場。
海角宮廷的解說看板

3.黑落德U形廣場(Herodian Amphitheatre)

在此挖掘出土的是一個巨大U形的娛樂結構體,包含一個競技場及數百觀眾座席。這是黑落德所建造,很可能是在羅馬時期作為賽馬、運動集會及娛樂表演之場所。此圓形劇場長250公尺,寬50公尺,原有12排座位,可容納一萬名觀眾。之後,又在它的東邊加了兩列圓柱。其結構是模仿黑落德時期的一種圓形劇場(《猶太古史》XV:341),並可能是猶太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 Flavius)在其名著《猶太戰爭》中所提到的運動場(《猶太戰爭》II:9)。

黑落德U形廣場(Herodian Amphitheatre)(圖片中央直立長方形平坦處沙地為廣場,廣場右邊為一排排斜上的座位席)
黑落德U型廣場附近有許多拱形廊頂

4.街市網絡(Network of Streets)

一段格子形佈局的羅馬及拜占庭城市街道在此被掘出。分隔島(Insulae)分隔了十字形交叉的路。

羅馬及拜占庭城市的街道

5.公共澡堂(Bathhouse Complex)

在黑落德圓形劇場停用後,明顯地在此建了一座豪華的公共澡堂,並佔去了半個分隔島以上的面積。

澡堂是當時重要的社交場所。地上被發掘出馬賽克遺跡。
公共澡堂的解說板
在澡堂區的旁邊發掘出當時的羅馬房屋。這間精美的房屋由兩間房間組成,裝飾有石膏牆、大理石板和馬賽克地板,圍繞兩個柱廊庭院建造。靠東邊牆面是向拜占庭大道開放的商店和工坊。

6.商業區及行政區(Commercial and Administrative Area)

羅馬及拜占庭間隔島南邊的建築是商業區,建在拱頂之上,拱門之下被當做倉庫使用。其中的一個拱室就是Mithras神的神殿(Mithraeum)。

左前方為商業區及行政區
執政者擁有私人的澡堂

7.中古時期之要塞(Fortified Medieval City)

第九世紀時(阿拉伯佔領時期),這裡是一座環繞港口的要塞城市。阿拉伯的城牆是後期加建的,直接建在令人印象深刻的路易九世的要塞上。此要塞周邊圍有城牆及一個九公尺深的乾涸護城河。城牆全長900公尺,高13公尺,包括北門、東門及南門,還有幾個密道。在西南邊建有一港口堡壘,港口堡壘和城市之間被充滿海水的壕溝分隔。

要塞周圍有城牆及護城河
中世紀建築

8.港口(The Harbour)

此處是一個大型人造港口,是在黑落德時期為獻給皇帝所建造的,因此稱為Sebastos。它是由外碼頭及一個400公尺長的防波堤,一個內碼頭及一個停泊區所組成。沿著停泊區都有柱子及錨石。在羅馬時期,防波堤已沉沒崩塌了,但港口在拜占庭皇帝Anastasius(AD491-518)時又修復了。自阿拉伯人佔領後,港口被棄置並淤積了。第九世紀又重新被修復使用。在十字軍東征時期又建了一個新的防波堤。其柱子是取自拜占庭凱撒勒雅的遺址。淤積的內海變成住宅區。今天在此看到的漁用碼頭是在以色列建國以後所建造的。

遠眺港口

9.祭祀平台(墩座牆)(The Temple Platform (Podium))

黑落德時期,在此建了一個高砌的平台,作為獻給羅馬及奧古斯都之奢靡宮殿的基礎。之後,在此建了一座八角形的拜占庭教堂,阿拉伯時期則被改成清真寺了,十字軍東征時又變成了主教座堂。

祭祀平台

10.塑像廣場(The Statues Square)

此廣場原是拜占庭大道(The Cardo)的一部份,是用兩座雕像所裝飾的 ― 一座是大理石的,另一座則是斑岩的 ― 很可能是描述羅馬皇帝(有人說斑岩的雕像是另一位羅馬皇帝哈德安Hadrian)。馬賽克的銘文則說明了廣場在第六世紀曾被翻修過,這是在市長Flavius Stratigius的時期修的。

11.猶太教會堂(The Synagogue)

拜占庭時期的猶太會堂遺跡在此發掘。其地面是由馬賽克鋪設的,並有一些格柵的碎片,敘述24篇教士的經文。這裡被認為曾是凱撒勒雅這個城市存在以來的猶太人區。

12.羅馬城牆(Roman Wall)

羅馬凱撒勒雅防禦工事的遺址在此城西北角發掘出來,包括部份城牆,一座長方形的城堡,一座圓塔型的門。有一條鋪設的街道,其下並有下水道直抵城門。這一部份城牆可能原本建在早於凱撒勒雅的一個村莊―Straton堡的古老要塞上。

13.圓形劇場(Amphitheatre)

在此發掘的是一個橢圓形的羅馬圓形劇場遺跡,很可能是第二世紀建的。此劇場是用來鬥技及鬥獸之用的。

14.拜占庭城牆(Byzantine Wall)

包圍拜占庭凱撒勒雅,全長2,600公尺的城牆。它有數個城門及方塔。它的南門是在Kibbutz Sedot Yam發現的。

15.競技場(Hippodrome (Circus))

建於第二世紀,用來賽馬車的。競技場長450公尺,寬90公尺,可供三萬人入座。位於跑道(Spina)中央,原先在牆上的圓柱,在競技場被挖掘出來。同時也掘出27公尺高的斑石方尖碑形物。

16.高台引水道(The high-Level Aqueduct)

由於凱撒勒雅沒有河流或水泉,羅馬和拜占庭城市的飲用水使用引水道(Aqua duct)引入,水源來自Shuni水泉。之後又加入了其他水源,如上鱷魚河。引水道由三條水道組成,其中兩條是在使用後再加入的。地勢較低的地區,引水道建造在拱門(Arcadia)之上。在運往城市的途徑中,引水道經過Kurkar嶺,在今天的Jisre a ‘Zarka村莊,通過一個粗削的隧道,抵達凱撒勒雅時仍高於海平面八公尺,斜度為每20公里,下傾20公分。

引水道

17.低引水道(The Low Aqueduct)

此引水道是將水從鱷魚河截流到人工水庫,再引入凱撒勒雅。全長五公里,到達凱撒勒雅時,仍高於海平面5.5公尺。

凱撒勒雅(Caesarea Maritina)

1.劇場
2.海角宮廷
3.黑落德U形廣場
4.街市網絡
5.公共澡堂
6.商業區及行政區
7.中古時期之要塞
8.港口
9.祭祀平台(墩座牆)
10.塑像廣場
11.猶太教會堂
12羅馬城牆
13.圓形劇場
14.拜占庭城牆
15.競技場
16.高台引水道
17.低引水道

地形說明

凱撒勒雅國家公園位於夏隆北邊的地中海邊,在鱷魚河與哈德拉河(Hadera)河口間。它與Kurkar山脈被海浪浸蝕所生成的海灣及淺灘入口並排著。這些海灣在整個歷史中都一直被用做出海船隻的下錨地。

歷史背景

在波斯統治時期(主前586-332年),腓尼基人在這些海灣中的一個沿岸建立了殖民地,在那兒地面的水位很高,屬於Dor郡的一部份村莊就在希臘人統治的時期(主前332-37年)被淹沒了。這也是在Zenon papyri(一份主前259年的文件)中第一次被提及的,用的名字就是Straton的堡壘。

主前103年,Dor及Straton堡被Alexander Jannaeus征服,為Hasmonean王國併吞,在羅馬佔領後又從Hasmonean王國手中搶去。主前30年,將此村莊賞給黑落德,他從主前37至主前4年統治此地。他在現址建造了一個大型的海港城市,並稱其為凱撒勒雅,為了向其恩主Octavian Augustus Caesar致敬。Josephus的《猶太戰爭》(I:21,5)說到:「他選擇了在沿岸一個名叫Straton堡、被捨棄的城鎮…這城因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正適合他執行極具野心的計劃,他將此城完全用白色的石頭重建,並裝飾了一座獨一無二華麗且炫耀的皇家宮殿…堪稱才華橫溢的心思。」

凱撒勒雅是一座按計劃建造的城市,它有縱橫交叉的街市網絡,一座神殿,劇院,圓形劇場,市場及住宅區。整個建造花了12年,當其在10-9BC完工時,舉行了壯觀的慶祝典禮祝宴。這座城市很快地就轉型,變成一個主要的商業中心。6BC,變成了羅馬政府在巴勒斯坦的總部所在。

當時建造劇場使用的石頭
當時劇場的示意圖

高砌的引水道,從凱撒勒雅東北約7.5公里的水源地―Shuni水泉―將水引進這一蓬勃發展的城市。人口涵括猶太人及非猶太人,但在其間的衝突終於成為主前66年暴發的大反叛(Great Revolt)之一大主因。凱撒勒雅乃成為古羅馬軍團的基地,軍團主要任務就是平息反叛。也就是在這裡,羅馬軍團的總指揮Vespasian將軍自稱皇帝(Caesar)。凱撒勒雅變成了「殖民地」,並在耶路撒冷陷落毀滅後,變成巴勒斯坦最重要的城市了。作為平息Bar Kochva反叛的中心,這也可能是猶太人的領袖,猶太教教士Akiva被折磨至死的地方。

第3-4世紀,同時有異教徒、撒瑪黎雅人、猶太人及基督徒住在這裡,其中以猶太教教士Abbahu及教會領袖Auregines及Eusebius最為出名。

在拜占庭時期,城市被淹沒,殃及400公畝以上的土地。到了第六世紀末,建立了周邊城牆,使凱撒勒雅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要塞城市。

自阿拉伯人於640年征服後,凱撒勒雅就失去了它的政經重要性,大部份的市民都離開凱撒勒雅,它又變成了一個被捨棄的小村莊了。

僅在第九世紀,由於海上貿易興起及沿海城市的產生,凱撒勒雅又成為設防都市了。到了1101年5月17日,十字軍征服了凱撒勒雅,並由Garnier騎士會所統治。1251年,十字軍在法國路易九世率領下佔領凱撒勒雅,又重新給這座城市加建令人印象深刻的防禦工事。

1265年,凱撒勒雅又被Baybars領導的馬穆魯克(Mameluke)征服、毀滅並被遺棄。它的遺跡變成了當地建築的石材來源。凱撒勒雅一直被遺棄,直到19世紀末,當奧圖曼帝國在此設立波斯尼亞難民區時,被毀壞的十字軍城堡才重新整修,進而成為行政中心,並在遺址上建造新房舍。

Kibbutz Sedot Yam是在1940年發現的,就在古凱撒勒雅南邊。近年來,新的住宅區也在鄰近建立起來了。

關於凱撒勒雅的解說板

研究探勘的回顧

1873年,巴勒斯坦探勘基金會的一次探勘開啟了此地的第一次科學探勘的開始。他們標出了十字軍城市,劇院,競技場及引水道。考古學上的發現,諸如圓柱、雕像及碑文,都被發掘並移走。自1947年起,只可進行有限度地挖掘,直到1959-1964年間,由意大利考古隊開始大量的探勘,又掘出劇場,部份城堡,上引水道;而以色列的考古隊則發現了部份十字軍城市,猶太人區及引水道的輪廓。

在這些挖掘之後,十字軍城市及劇場就變成了一座國家公園。自此,在城市及港口區由美國和以色列的考古隊也做了許多挖掘。自1992年以後,大規模探勘都由古蹟委員會與海法大學管理。

編年表

波斯時期:         68-332BC            阿拉伯時期:     AD 638-1099

希臘時期:         332-37 BC           十字軍時期:     AD 1099-1291

羅馬時期:         37 BC – AD324   馬穆魯克時期: AD 1291-1561

拜占庭時期:     AD 324-638         奧圖曼時期:   AD 1561-1917

一個提到比拉多名字的石碑。真正的石碑的收藏於以色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