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週五捐款的歷史緣由 教會是一個身體,只有一個頭,就是基督。當一個基督徒團體有需要時,教會的所有成員都會伸出援手。耶穌受難日的募款是天主教會最重要的活動,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一直竭盡全力,為在聖地的兄弟姊妹提供幫助,創立並詮釋了愛德的真諦。 聖地監管處的歷史學家和檔案保管員納西索·克里馬斯修士(Br. Narciso Klimas)講解了聖地募款的歷史和演變,該募捐活動涉及整個教會。尤其是在聖週五耶穌受難日,它對於聖地監管處工作的保存和保護至關重要。 我們現存最早提及為聖地募款的文件是1455年卡利斯圖斯三世(the Papal Bull from Callistus III)頒布的教宗詔書,詔書允許聖地監管處的修士前往不同國家為聖地募款。我們可以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專門討論為聖地募款的文件。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我們陸續收到了不同的教宗詔書,例如烏爾班八世(Urban VIII)和庇護六世(Pius VI)。 「直到19世紀才開始指示在耶穌受難日進行募捐,並且還明確規定,從各個教堂募集到的奉獻物應交給聖地專員,然後由他們將其帶到聖地。對於聖地監管處來說,最終的具體指示是保祿六世(Paul VI)的詔書「Nobis in animo」,其中規定了募捐的方式和目的。」
2025年
1 post